阅读历史 |

1980巴山猎耕记 第553(1 / 3)

加入书签

“别的倒也不说啥子,主要是在你家吃饭的时候,听你说起的铜鼓挺有意思,想去看看。

你还不晓得,我在锦城有公司,平时也喜欢找人捣鼓点古董之类的东西,如果你真看到那样的铜鼓,可以弄回来卖我,无论是不是古董,我都给你这个数!”

董秋玲冲着陈安竖起了食指。

“一百…一千?”

陈安一脸古怪地看着董秋玲:“能在锦城开公司…你说的该不会是一万吧?”

董秋玲肯定道:“就是一万!”

随后,她偏头看向宏山和甄应全:“你们要是也看到这种差不多大小的铜鼓,也可以拿来,一个一万!”

“还真的是大手笔,那铜鼓就即使是个金嘞,怕是也不值那么多钱!”

陈安意味深长地看着董秋玲:“是不是那铜鼓还有别的说道?”

“没得别的说道,只是单纯的好看,当然,也不瞒你们,如果真是古董,我拿去卖了,可能卖更多的钱。”

董秋玲说得很坦然的样子。

“你说的话我可不敢相信。但是这一万块钱,又确实有点诱人…”

陈安想了想说道:“这样,你给我一万块钱,我抽个空领你去看看,到底是不是你想要的,能不能弄到手,你自己去谈,我算是收点中间费用。要不然,万一到时候不是,你又反悔,我岂不是空跑一次。”

“你倒是会算计得很!”

董秋玲深深地看了陈安一眼:“我也不能当冤大头撒,万一真没得啥子价值,我也亏,你不是见过嘛,有纸笔撒,画个大概给我看一哈?”

陈安也不墨迹,转身进入养鸡场办公的屋子,找了纸笔,想了想那铜鼓的大概模样,在纸上画了个大概。

董秋玲接过来一看,眼睛明显一亮:“看上去是个挺有意思的东西…那就这么定了,我给你一万,但是现在我身上没带那么多钱…”

“好办!”

陈安立马给出主意:“等下雪了,我们要去撵山,就往旺苍那边跑一趟,约个时间,到时候,你给钱,我负责领你到那村子,找到那家人。”

董秋玲想了好一会儿,最终还是不愿意放过这个在她看来很有可能的机会:“要得,你们啥子时候进山嘛?”

“这天一直冷着,也不晓得啥子时候下雪,不过看这冰冻,没有下雪,其实也可以进山咯,这样,就约在十天后,我们在青木川古镇碰头,到时候给钱办事!”

陈安说这话的时候,转头看向宏山和甄应全,冲着两人眨眨眼:“我们这次还是去那边!”

宏山和甄应全当然知道陈安眨眼是什么意思,纷纷点头说要得。

董秋玲点头答应下来:“那行嘛,十天后,我到古木镇等你们,可不要耍我哈!”

“你那小轿车最好也不要开来了,那地方有些路,底盘太矮,走不了,还有,穿低调点,显摆啥子嘛,弄得像是我们没见过皮毛一样,另外再告诉你一点,当年那些地方,土匪盘踞,是剿过匪嘞,太招摇了,吃亏了可别怪我们!”

陈安又叮嘱了一句。

董秋玲只是冲着陈安笑了笑:“看来还是关心我的嘛!”

陈安翻了翻白眼:“给老子爬!”

董秋玲没有再多说什么,钻进车子,调转车头离开了。

陈安看着远去的车子,嘀咕道:“上钩了!”

还挺配合

“狗娃子,你真去过青木川?”

直到董秋玲开着的桑塔纳轿车消失在山口的路上,宏山才好奇地问。

“以前跟师傅学撵山的时候,到过一次,你们也晓得,我师傅这个人,平时很少归家,一人一枪一狗,那是走到哪里吃到哪里,常年在山里边串,朋友不少!”

陈安笑道:“那地方山高林密,河流不少,山与山之间的平地也多,最主要的是,那里是川、陕、甘三个省的交界处,有一脚踏三省之说,还有鸡鸣三省之誉,是由蜀入陕、甘的咽喉地段,以前繁荣得很,那些以前的老房子,雕梁画柱嘞,盖得那叫一个漂亮,可惜没保存好。

在民国的时候,那里叫做凤凰乡,解放后才叫做青木川,那是因为川道内有一棵巨大的青木树而得名。

听我师傅说,那里在民国的时候,土匪横行,山里边的人野得很,很有些草莽气息。

最牛逼的,是個荣盛魁的地方,外形盖得像是一艘大船,又被叫做旱船房,少见得很,那可是供当时那些外来客商吃喝玩乐的地方。

还能看到以前的烟馆…”

青木川,也算是深山里边一个三不管的地段咯,从李豆花那里听来的一些东西,给陈安的感觉,那里很长一段时间里,也大量种植生产烟土,跟金三角差不多,也是毒枭烟贩汇集的地方。

“边界上嘛,不乱才怪了…就像我们那次被人捆去的桦树梁,也在两省交界的边边上,喜欢往那种地方扎堆的人,不少人心里边本来就在打歪主意,犯事了好逃撒!”

宏山插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