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980巴山猎耕记 第346(1 / 3)

加入书签

但是这个方法,只适合小河,水不深,石头多的河道。

水太深的话,用锤子砸石头,那种震动就弱了,没有什么作用。

当然了,这样的操作宏山是非常不屑的,在他看来,没有技术含量。

对于他这个“钓鱼佬”来说,只有用鱼钩钓上来的才有意思。

所以,看到有人在河沟里提着石匠大锤对着石头敲敲打打的法子,总忍不住腹诽几句。

眼下没有工具,临时摆弄,又是陈安动手,他自然不会多说什么。

听说有鱼,他也凑了过来,看到浅水里游动的鱼也觉得奇怪:“这是啥子鱼哦?我啷个从来没见过。”

“所以,我才想着,尝尝味道,吃上一条鱼,也要不了多长时间…”

陈安头也不回地问甄应全:“甄叔,你晓不晓得这是啥子鱼?”

甄应全也跟了过来,看了一会儿,摇头道:“我也没见过…能吃条鱼也不错,我去捡柴火!”

他对此也很有兴趣,转身就走。

宏山也跟着去帮忙。

而陈安则是静静地等着,在那三条刚刚被他惊动后游走的鱼又重新返回河石下面的时候,他猛地将举着的石头狠狠地砸了下去。

嘭…哗啦…

石头砸到浅水中的石头上,发出嘭响,水花四溅,弄得他衣服裤子上湿了大片。紧跟着,有两条鱼翻了肚皮,漂了起来。

陈安顾不得其它,直接穿着鞋子跳进水里,将两条鱼捡起来扔到河岸边的草地上。

这才细细一看,发现这条鱼确实很古怪,明明看着表面有鳞片,伸手去摸的时候,却发现滑溜溜的,完全没有鳞片的感觉,像是在外面又套上了一层膜一样。

如法炮制,陈安顺着河找了一段,又在三个地方,震出四条鱼来,估摸着够了,也就没有再继续。

见甄应全和宏山已经拖了些柴火回来,陈安略微想了下,让甄应全在河边将鱼打理出来,他自己则是找了一棵青杨树,动刀子剥下几块树皮。

“这鱼鳞很细,我懒得搞了,反正鱼鳞也能吃,就只是割了花刀。”

甄应全上山,也和陈安一样,背着的包里是一直带着椒盐调味品的,就是为了预防有的时候回不了家,不得不在山上弄吃的,好有个调味的东西。

他翻着将鱼的两面撒上些椒盐后,被陈安接过,用两块树皮合包在一起,用藤条捆扎。

将这些处理好的鱼一溜地放在地上,然后在上面烧火。

翻着在火边慢慢烤太慢了,直接用闷的法子更快更省事些。

火熊熊燃烧起来的时候,甄应全从包里拿出三个火烧馍,准备放入火堆烘烤:“我不知道你们也来山上,就只带了三个火烧馍,一个人吃一个,将就一哈!”

被陈安笑着制止:“甄叔,不要烤了,吃我这个!”

他说着,掏出自己的黄精蜜丸,给宏山和甄应全一人分了三个,自己也拿出三个直接开吃:“九蒸九晒的黄精磨粉,混合蜂蜜搓成的丸子,我昨天试过了,非常扛饿,吃上三个,就能一整天不吃东西而不感觉到饿,味道不错,带着进山也方便,直接就可以吃,省得烧火…都尝尝。”

鱼头里的宝剑

黄精算是山里辨识度最高的药材,饥荒年代本就用来作为救命粮,那时候陈安还小,记不清了,但甄应全是经历过那年头的人,他很清楚这东西的扛饿效果。

不过,他也没吃过像陈安这样兑了蜂蜜搓成的黄精丸子。

黄精的九蒸九晒,是个非常繁复的过程,哪怕天气晴好,也需要月余时间才能完成。

如果弄不好,直接吃会有麻舌的感觉,对咽喉也有一定的刺激,会让人很不舒服,也就是那年头逼于无奈了才选择它作为充饥的粮食。

现在看到陈安这搓成丸子的黄精,甄应全接过来,一口咬下半个,慢慢地嚼着:“味道不错,香香甜甜嘞…要是这做工不复杂,早年间黄精怕是能被吃绝种。”

宏山也拿起一个来,直接抛入口中,大肆嚼了起来,也是连连点头:“确实不错,你早上说不用做火烧馍,我还以为是你带了,原来是这個东西,等我遇到也挖些回去,让我婆娘去找弟妹好好学学,也弄些备着,随时可以用。”

“可以…就是一次不要弄多,黄精磨成粉存放,要用的时候提前揉成丸子阴干,时间长了放不住。”

陈安拨弄着柴火,等了十来分钟,柴火烧得差不多了,他将被烧得黢黑的树皮包给取了出来,轻轻拍掉上面的草木灰,揭开树皮,见里面的鱼热气腾腾,肉已经很熟了,像是蒸出来的一样,清香四溢。

“可以吃了!”

陈安招呼一声,起身从一旁的小树上砍下几根细枝拿着回来,简单修理,当成筷子使用,给忙着从柴灰里将树皮包给扒拉出来的甄应全和宏山一人一双。

接着,三人迫不及待地动了筷子,从鱼身上将一块块鱼肉扒下来,夹着送入口中。

入口的一瞬间,陈安眼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