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9章(2 / 2)

加入书签

半日。

一天中,至少有七个时辰都在编麻鞋!

就是左文康教给甜水县卫所府军的那一种,耐穿、透气、适合长途跋涉的麻鞋。

潼关城虽然没什么文人附庸风雅,但关军数量庞大。

这种耐穿的麻鞋还是很有市场的。

还因为左文康教他们编的样式,相比潼关城的老式麻鞋更新颖、更结实,杂货铺老板给的收购价都是一双八十文。

别看左驰瑕年龄不大,他的手法比佘氏娴熟得多,一天能编四双。

他娘才两双!

六双鞋,四百八十文,除去麻线本钱还能赚四百文。

潼关城的腊汁肉馍馍才十文钱一个!

日赚四百文都算是高收入人群了。

不止是左驰瑕母子没日没夜的挣铜板。

以左文康为首的那个小团队的男人们也全都在编。

平均每人一天能编三双。

用他们的话来说,都是照着自己的尺码编的。

编再多都不怕,反正卖不完就留着自己穿。

他们这一路走来,尤其是刚翻山越岭走了函谷关古道,真真儿体会到了这种麻鞋的好处。

耐穿,非常耐穿!

押解官差们自然不会阻止这些人找进项。

就是要让羊,养一养羊毛。

只有新的羊毛长了才好继续薅。

甚至又在城里置办了几匹骡车。

用的还是猪肉西施给的,那匹枣红马一日十两银子的租金。

枣红马是被他们牵走了。

结果吧,这认了主的马对他们这些每日喂它草料豆饼的官差们,爱答不理的。

一个不注意,还会被它喷一脸的鼻气。

人家猪肉西施家那个胖仔,随便用一块麦芽糖就能将它给哄走。

要不是不合流放的规矩,官差们都恨不得把这匹马直接卖给这家人。

真的是,气人得很!

没落的龙兴之地

在潼关城停留的这几日。

两个头目与关军首领,建立了一定的交情。

他们还趁热打铁的,打听了一下三秦之地布政司的流民情况。

不打听不知道。

一问之下,都愁得夜不能寐。

还以为南河府的流民都够闹腾了。

谁知三秦之地才是真正的王炸。

人家这地儿的流民都闹腾十几年了!

不过是被人为的将这些闹事的流民和信息都控制住了,没流传到关中以外去。

奈何他们押解之路剩下的时间紧,任务艰巨,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西行。

黄姓头目对难兄难弟毛姓头目感慨:

“之前还想让流放队伍入关之后,把手里的木枪当柴火烧掉。现在嘛,要是规定允许,我都想给每个男女老少都配一柄真刀真枪!”

毛姓头目心有戚戚焉:

“谁说不是呢,关键时刻,说不定咱们还得靠秀才娘子救命呢!她那一手用刀的本领是真了得!上能杀猪、杀狼、杀人,下能削木头尖尖当兵器”

他们是彻底服气了。

并将此妇人以及她的家人列入交好,不能得罪的名单。

关于她要求在潼关城内转转,买些吃食等小事,他们都睁一眼闭一只眼给行了方便。

为此,甘明兰偷摸打包了腊汁肉夹馍两百个,白吉馍上千个。

虽然腊汁肉夹馍速冻后再加热的滋味会大打折扣,比起在驿站里吃的清汤寡水,已经是豪华大餐了。

白吉馍她更喜欢。

就这么吃都很香,做什么肉还都可以往里面塞!

三日后,一行人出了城去西京。

途径潼关县。

还以为潼关县县城与潼关城应该差不多。

目之所及,却让大伙儿惊讶得合不拢嘴。

因为整个县城到处是倒塌的墙壁,残破且荒凉。

青石板路上满是青苔,杂草丛生。

巳时(早上9::0)。

正是关中人吃早饭的时辰,炊烟寥寥。

这里不比潼关古城,用一层黏土一层糯米浆夯出来的城墙结实。

从现状来看,很明显就是一个地震过后没有被重建的小县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